繁体   简体  

辅导中的智慧

《教会》2007年7月总第六期( https://www.churchchina.org/ 

文/保罗·崔普
译/易文




假设你手头有一支笔、一张纸,要在五十个词以内,写出你所认为的圣经辅导的目的,写出你认为当你做他人的牧养工作时,神想通过你完成什么,你想去做的是什么,你的目标和目的是什么。如果要你用简短的话语,以有限的字数回答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写呢?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圣经辅导的目的是把我们从愚拙变为智慧。我将提出六项原则来阐述我们的愚拙和神的智慧之间的区别。以下经文将会作为我们讨论的背景: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林前1:18,26,27,29,30)

在这样的大图画下来看神的智慧;我们处理具体的个人挣扎时,也要以这幅图画为背景。



原则一:罪使我们降为愚拙

在这堕落的世界上,人生的混乱和浩劫的原因,不仅仅是我们作坏事、我们破坏神所给予的美好的礼物、并神所设立的美好关系,也不仅仅是我们的贪婪和不快乐,更根本的原因是愚拙的种子在创世记3:6中已经萌芽,“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

人企图在神以外得到智慧,是所有人类愚拙的来源。事实是,我们的构造使得我们离开神就无法有智慧。这在根本上就是不可能的,就如同想在洗衣机里烤蛋糕,必定会搞得一团糟!或者像在烤箱里洗衣服会引起火灾一样!人类被赋予的所有荣耀的能力,本来就不是为了用于使我们靠自己而得智慧的。堕落就是对自治、自足的智慧的欲望,这样的智慧是离弃神、不依赖神的。罗马书1:18-19从另一个角度讲到这一点:

“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换句话说,神的设计就是这样——我们每天早晨起来,没法不遇到神。实际上,神就在我们的身边,他无处不在。

以赛亚书6:3是这样说的:“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我们的神,是造纤美的百合花和高耸的悬崖的神;是造壮美的岩石的神;他是那知道手指末端有指甲就更易于做事的神;他是拇指、大脚趾、腕关节的神;他是那设计人类奇妙眼睛的神—他所设计的眼睛的精度,是我们所有的技术都无法复制的。

我曾和妻子罗拉一起到过瑞士的克劳逊通道(Clawson Pass)的顶端。就在那上面,在阿尔卑斯山上三千米或三千四百米高处,有一条冰河。一种最柔弱的小黄花,正破冰而出。我看着那花,心想,“这怎么可能?”这挑战了我的所有推理。但是那花就这样破冰而生。“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我们怎么能对这样的启示置之不理?神就这样造了他的世界,所以我们不能认同前面提到的那两个谎言。

第一个谎言是自治的谎言,即我是一个独立的被造物,我想什么时候、和谁、做什么,我都能做。生命属于我。我就在我自己中,我就是我自己的。这是多么危险、多么可怕的一个谎言!这就是西方文化中头号谎言之一。

第二个谎言是自足的谎言,即我自己拥有我所需要的一切,我可以成为我该成为的人、做我该做的事。我只需要利用这些资源,我需要的是学习成为我能成为的“最好的我”。

要注意,神使他的被造界在痛苦中呼求权威、呼求控制、呼求秩序、寻求依赖,这样我们就不会认同自治和自足的谎言。让我们进一步看看罗马书是如何说的: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1:21-22)

罪使我们变得愚拙,这不仅仅是指非信徒,只要我们内心的罪还在我们里面,我们每个人就总有退为愚拙的倾向。不是这样吗?你会在实际的辅导中看到这一点。一个有着对自己忠心的妻子和三个可爱的孩子的男人,会自私的为了十五到二十分钟性快感,把这一切都抛在脑后。多么的愚蠢啊!

我们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也看到这一点。你也有过这种经历。比如,你的孩子在夜里十点半跑到你那儿,就是在一个科学项目到期前一天的晚上,说,“爸爸,我需要你的帮助。我的科学项目明天就到期了。”(你不喜爱这种事发生吗!)你虽然不想被扯进去,可还是壮着胆子问,“你需要什么?”你心里很清楚,这个项目早在三年前就布置下来了。孩子说,“我需要几个海报板。”你心想,这我能解决,家里的纸板多的是,而且你还有管道胶带。(如果你没有,就应该买一些。管道胶带能解决一切问题!聪明人都会预备一些的!)然后,你问,“你还需要什么?”孩子说,“我需要记号笔。”这也不太难。如果你把记号笔的尾部切掉,再往里灌点水,你就能让废弃的记号笔起死回生。然后你问,“你还需要什么?”孩子很快咕哝说,“十二只鸡宝宝。”你瞪着孩子,真想说,“自己下几个出来吧!”你觉得自己真够笨的,等了这么长时间才搞清楚,孩子实际上想让你为他变出小鸡来。

只要内心的罪还在我们里面,我们每个人就总有退为愚拙的倾向。

然而,我们大人也同样愚蠢的犯拖延的错误。我是一位辅导师。有好几次,我必须要打一个困难的电话,却发现自己总在找理由说,我今天没法给那个人充足的时间,明天再打吧。我能一直拖着不打电话,直到造成麻烦为止。这是同样的愚蠢。这种愚蠢既见于琐碎小事,也见于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罪使我们降为愚拙,但我们仍自以为有智慧。

这种愚拙不单是一种思考方法,而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在任何关于我们是谁的事上,这种愚拙都不证自明。我们的欲望和目的的愚拙、我们的情绪和思考的愚拙。这种愚拙渗透在构成我们的每个细胞中,让我们对现实的感觉都颠倒了。愚拙就是一个颠倒的世界,在那里坏的像是好的,一钱不值的好像价值连城,甚至没有人在意什么是健康的,你们中有谁,昨晚的晚餐是一大碗卷心菜?

报纸和电视上关于谋杀的报道,经常用到无意义的这个形容词……但是为什么总是无意义的呢?毕竟,除非杀手严重受伤,否则这一杀戮对他可能还是有意义的。他可能是在让一个证人闭口,或是复仇,或显示他的力量,或将他的种族仇视付诸行动,或为追求刺激或满足他的性欲……这样一个对犯罪人非常有意义的罪行,怎么能被外人判定为无意义的呢?一旦付诸报导,即使是最前卫的观察家也会放下他道德上的主观主义……并且加入我们这些人的行列,表达其震惊、义愤,并从哲学上判定谋杀不属于这个世界……原本就不该有对人类的谋杀。这一行为是次序的颠倒。它之所以无意义,是因为它违反了万有的意愿。1

愚拙是对神的否定,没把神放在他的位子上。

“违反了万有的意愿”,这难道不是个绝好的短语吗?辅导必须要处理罪使我们降为愚拙的各种方式。



原则二:我们的愚拙,就其本质上来说,就是拜偶像。

愚拙的人心里说,“没有神。”愚拙是对神的否定,将神从他的位置上移走。只要人把神移走,不管是机能上的移走,还是神学上的移走,他总会拜神的替代品,因为我们的本性需要敬拜。你无法把人分成敬拜的和不敬拜的。每个人都是敬拜者,并且人的每一个活动都是敬拜某种形式的表达。敬拜就是我们是谁、我们所做的是什么。我要么是生活在与神之约的关系中,要么就是在偶像之约中。罗马书第一章将之称为将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走兽的样式。当我们敬拜、侍奉被造物,而不是造物主时,我们就用谎言替代了神的真道。我们用一些替代品来代替神。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意味着向无数的谎言认同。西方文化用世俗心理学替代了圣经道德,人们因而变得寡廉鲜耻。我们用人的哲学替代了启示的真理,我们因而经历了理智的丧失。我们真是疯了!我们用自治的个体身份替代了被造的整体身份,我们的文化因而严重地失去了意义。结果是我们侍奉被造物。这样的偶像存在于我们的思考方式中,存在于我们的追求中。我们侍奉的偶像不计其数。我们认为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生命才有意义,我才有价值:

  • 我有能力,而且能影响他人;

  • 我被“某个人”爱,被他尊重;

  • 我有某种特定的相貌或身材;

  • 我有某种乐趣或一定质量的生活;

  • 我能控制我的生活和我周围的人;

  • 人们依靠我;

  • 有人保护我,保证我的安全;

  • 我完全没有义务和责任去照顾别人;

  • 我效率高,完成了很多事;

  • 我的成就得到认可,在职业中表现出色;

  • 我拥有一定的财富和富足;

  • 我持守我的宗教道德准则;

  • 那个特定的人在我生命中。他乐意在我生命中,而且当然对我很满意。

  • 我觉得自己完全独立于有组织的宗教之外,而且完全靠自己持守道德。



    只有……,生命才有意义,我才有价值。这个清单还可以继续列下去。能力、认同、形象、舒适、控制、助人、依赖、独立、工作、成就、物质享受、宗教、某个人、无宗教、种族、社会群体、家庭、婚姻、关系、痛苦、意识形态等等。我们实际上把所有被造物都变为偶像。愚拙的本质就是拜偶像。再来听听哥尼流?普兰汀格是如何说的:

    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中,愿望变为需求(甚至变为义务),自我代替了灵魂,人的生活退化为自传之间争竞的喧闹。人们着迷于其感觉,以及他们对自己感觉的感觉。在这样一个文化中,以及这种着迷的痛苦中,自我存在是要被探索、纵容和表达的,而非管教或限制的。戴维·韦尔斯(David Wells)说,以自我为中心的宗教,把神学和客观事实都排除在外。“神学变成了治疗……,圣经的对正义的关注被追寻快乐而替代,完整取代了圣洁,感觉取代了真理,自己感觉良好取代了道德。整个世界缩小到个人环境的范围,信仰的共同体缩小为个人朋友的圈子。过往消逝了,教堂隐去了,世界退后了。剩下的只有自我。”2

    以上的话有力地指出了拜偶像是我们的愚拙的本质。真神必使我们回转向他,而在辅导过程中我们必须宣扬这位神。



    原则三:我们需要从自己的愚拙中被拯救出来,这正是圣经辅导的目标。

    我们的愚拙远超出对世俗的、个人的快乐的追求的层面,这并不只是情感的提升,这也比关系的恢复更重要。很清楚,我们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的处境、我们的痛苦,或者我们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的生命的经历。其实,正是我们的愚拙,使我们以这些糟糕的行为来面对这些问题。圣经辅导的对象,不是这些经历,而是在这些经历中的愚者。所以,圣经会把我们带到一个人的生命的更深层。我们进行辅导,不是只为了提供一些原理去试图填补某个人生命的匮乏。我们追求的是更深层次的作为:将愚者从他的愚拙中拯救出来,让他回到永活的基督的光中。没有主的恩典,我们就无法摆脱我们的愚拙。

    仔细思考我们该如何运用神的话。我们可以把经文当作孤立的原则提供给被辅导的人,而这些人的愚拙并未被挑战。大卫·亨德森(David Henderson)的《文化变迁》给出了非常好的注意事项:

    XXXXX 我们也经常把圣经看成是终极的指南、实用智慧和见识的百科全书。但是,圣经更像一部小说。我可以浏览我的《大英百科全书》的任何章节,读上几段,挑出对我有用的信息,然后合上书。但是我无法这样运用一部小说。我必须把每一段、每处描写或对话、每个事件的转折都与整个的情节联系起来。否则就没有意义,或者至少不是本来的意义……“圣经的”这个词,需要被重新定义。它的定义,不能只是“来自于经文中某一页的某一处。”圣经的写法,就像一条思绪的线索从头贯穿到尾。根据这个写法,“圣经的”必须意味着“与圣经的内容保持一致。”而圣经是关于神透过耶稣基督向我们这些他所造的人表明他执著的强烈的爱,就是希望我们了解他、爱他、侍奉他。

    许多福音派教会里的好心人都没有看见这一点。他们会孤立的看待一个需求,然后到圣经中寻找那些看起来能满足这一需求的洞见。但是却没有触及那个有需要的人,他或她的生命历程并未受到挑战,他或她的志向或愿望也未经过查验,他或她的罪的本性也没有得到对付,他或她的品格的构造也未曾被显露出来。3

    其品格中的一部分就是愚拙。我们的牧养职责不是那些孤立的原理,而是将人们从他们的愚拙中拯救出来。



    原则四:辅导必须对付我们心中的偶像

    我们已经看到,罪使我们降为愚拙;愚拙的本性就是拜偶像;而且我们需要从愚拙中被拯救出来。最终,辅导必须一直对付心中的偶像。这种愚拙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中,是因为它首先存在在我们的心里。偶像崇拜显现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因为它首先居住占据了我们心。

    我们的牧养职责不是那些孤立的原理,而是将人们从他们的愚拙中拯救出来。

    这种对偶像的崇拜是很有欺骗性的。具有欺骗性的根本原因有两点。首先,我们很难看到或抓到偶像崇拜,因为我们倾向于侍奉那些好像合理的东西。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生命中的那些偶像,它们里面或它们自身并不是罪恶的。我们倾向于被那些其实不那么坏,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非常好的东西所辖治。妻子被她丈夫的爱所辖治,工人被老板的尊敬所辖治,父母被期待孩子感激和尊敬的愿望所辖治。你被希望生命免于苦难的愿望所辖治。你被希望生活免于混乱的愿望所辖治。这些看起来都不是坏事:爱、尊敬、感激、舒适、秩序,它们本身都是好东西,而且在它们里面也有好处。雅各书第四章在这一点上可以帮助我们。雅各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雅4:1)。他没有说,“不是从罪恶的私欲中来的吗?”这一段中根本就没有“罪恶”这个词。它讲到我们关系中的混乱,是由我们内心中的东西引起的。是什么呢?是私欲在我们心中争斗这个事实。它们占据了我们心灵中的赛场,因此成为我们生命的真正的、实际的掌管者。它们代替了神的掌权。问题并不在于我们渴望丈夫或妻子的爱,而是我们的心灵被这些愿望掌管了。愿望变成了要求,要求被表达成需要,需要进而设置了我们的期望,期望导致失望,失望导致惩罚。

    人们的关系中的问题就在于此:愿望变成要求,要求被表达为需要。我的孩子们从来没有对我说过,“爸爸,我有点想要一双鞋。”他们惯常说什么呢?“爸爸,我需要一双鞋!”这种需要就设置了一个期望,而期望和失望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失望继而导致某些方面的惩罚或反击,从冷战直至可怕的暴力行动。有人和你冷战过吗?这是不流血的谋杀。我不会杀你,但是我可以表现得好像你不存在。

    你和一个人一起乘车。你说道:

    “你很安静。有什么不对劲吗?”

    “难道不能安静吗?”

    “你好像有点心烦。”

    “我没心烦。我就是想安静一会儿,没什么想说的!”

    “我觉得你不太高兴。”

    “我不高兴的时候,我会告诉你我不高兴了!就因为我不说话,你就非说我不高兴,才让我烦!”

    “我觉得你生气了。”

    “我没生气!”

    冷战,惩罚,这就是我们所做的。源于似乎合理的偶像,就是那些无可指责的愿望所向往的东西。这些是神已赐给我们的美好的礼物的一部分,但是本意从来不是让它们来掌管我们的。因此,我们不讲这种拜偶像的可憎的本质,而是指出它们的迷惑性。

    在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拜偶像另一方面的欺骗性,是它发生于目前的基督教中,在我们的信仰之中。一个人不会早晨起来说,“我真是太厌倦于做个有神论者了。有神论,有神论,有神论!从我是个小男孩起,我就是有神论者。我想我要做个无神论者。对,这才是我想做的。”你也不会早晨醒来说,“我对努力持守圣经道德真是厌倦了。我准备抛弃圣经道德最后的束缚,追求任何我的本性想追逐的奇思。”事情不是这样的。反之,我们在个人奉献和教会服侍中构建了偶像。在牧养工作中,我们会把自己的心献给别的东西。在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星期二的神和星期日的神完全不同。

    这就是屡次发生在以色列人身上的事。主说,“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赛29:13)。主说,“作罪孽,又守严肃会,我也不能容忍。你们的月朔和节期,我心里恨恶”(赛1:13-14)神为什么恨恶这些?因为神要我们的心!他不想要仪式上的侍奉。他想要我们。他是嫉妒的神,他要我们。

    我们已经看到偶像是如何的有欺骗性,因为它们显得似乎是合理的,而且它们就发生于基督教中。事实上,愚者真正委身的只是他自己。在他里面,他本质上是自我崇拜的。他就是他最大的偶像。我想警告你,辅导一旦忘记对付心灵的偶像,只注重于水平层面上的人问题、需要、困难,那么辅导自身也就成为问题的一部分,而非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辅导就会倾向于加强、合理化这种偶像崇拜。我们都热衷于对自我的献身。

    这里有个例子。罗拉和我喜欢一起出去进餐。我们有四个孩子,分别是23岁、21岁、18岁、14岁,还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没有“空巢综合症”。我们的巢还是满的,我们的小鸟还没有飞走;他们把他们所有的东西都带回巢里。所以我们两个喜欢单独出去,有时间谈话。我们的口味相同,而且总是在一家餐馆点同样的菜。每次都是这样,我们会要诸如鸡胸一类的东西,菜上来时,我的这盘总是好像是一个厌食的鹌鹑的胸,而罗拉的那盘则像是一个严重肥胖火鸡的胸。我的脑海里从没有这样的念头说,“神给罗拉的这样丰富,真是太棒了!”不,正相反,我简直要气疯了!我想对侍者说,“你是个白痴吗?看看她,看看我。你怎么能把那份给她?”这顿饭对我来说不再是享受!不知怎么的,我真想把她的那盘换到我面前来,但是我不想表现得像个白痴,尽管我实际上是。因此,我试图把罗拉引向这个话题,“你觉得你那份怎么样?”你知道她会说什么?“看看这份量!够我今天吃的,加上周一的午饭,周二的……”她从没有说,“哦,你用我这份吧。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多太多了。”

    我也喜欢巧克力屑小甜饼。当装有小甜饼盘子端上来时,我从来没有想过,“看我的家人吃这么美味的小甜饼我真享受。”总有一块是我盯上的:这是保罗的小甜饼。没有人知道这一点,但是我知道。那是一块看起来巧克力屑最多的小甜饼。巧克力屑小甜饼每块都不一样的。盘子轮转时,我就担心有人会拿走我的小甜饼。我甚至曾经说过,“嗨,那是我的小甜饼!”全家人都看着我,好像在说,“你疯了吗?”

    路上堵车的时候,我在想,“他们难道不知道我要去一个地方吗?”这念头多没道理啊!他们当然不知道!我希望他们说,“哦,保罗在我们后面。我们让到路边吧 ,这是保罗。”车流分开了。我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明白过来了!这种根基上的“自我崇拜”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每个层面中。

    仲马田(Martyn Lloyd-Jones)说,甚至在我们最靠向神的时刻——祷告中,我们都用它来建立我们在周围人中的声望。这难道不令人惊异吗?因此我们先在心里排练要说的话。但这不是为了神!当然,神也听到了排练。“我们满有恩典的天父,我们满有慈爱的、信实的、满有恩典的天父,全能的神……”你能感到要说的话在不断聚集,直到你最终准备好祷告。我们在进行这最专注的、与神靠近的活动的时候,我们挑我们认为他会垂听的话向他说,为着在周围人中建立声望。自我崇拜!——从生命中最细微的时刻,到生命中最重大的时刻。圣经辅导绝对必须指向这一点。如果你所给的辅导没有触及这一偶像崇拜,那么你就会加强它、纵容它、圣化它。你给出的小原理会被用来侍奉这个偶像。如果你把良好的沟通原理教给了一个爱控制的人,他会拿这些原理做什么?他会利用这些原理,试图加强对他生命中的人的控制。你一定要触及到心灵中的这些偶像。戴维?亨德森(David Henderson)讲得很清楚:

    为使基督教更吸引慕道的人,便将信仰讲成是藉着基督与神——满足我们所有需要的天上的超凡的售货机——之间建立关系,这个诱惑也是非常大的。“不快乐吗?没有吸引力吗?不成功?未婚?无法实现?到基督这儿来,他会给你一切你所求的。”我们忘了神主要不是为了来满足需要的……神是来作神的……神的计划是……邀请男人、女人从为自己而活的虚空地追求中出来,而进入为他所用的生命……成为像基督一样的神愿意与其共度永生的人。4

    个人牧养必须打破翻转因愚拙而感到的需要,而不是屈服于这些需要。



    原则五:这一拯救的核心,不是赎罪体系,而是一位永活而主动的救赎主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圣经所描绘的基督的工作,不是简单地纠正我们的思想,为我们的生命重新定向以及使我们的关系和谐,而是有效的拯救。你看,如果你被车撞了、身上受伤、躺在路边,你不需要什么人来教你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原理,这些原理帮不了你。原理再多,也不能够解决问题。相反,我们辅导的核心,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拯救者,他的名字是以马内利。耶稣是那位来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拯救者。他实质上打开我们心灵,进入我们里面。这是拯救!这不是一个体系。

    个人牧养必须打破因愚拙而感到的需要,而不是在这些需要面前屈身。

    让我带你回到哥林多前书第一章,保罗在这里紧紧地把握了这一点: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林前1:20-25)

    记得我们在前面是如何定义愚拙的:自从堕落以来,人就一直试图用赎罪的体系来代替救赎主。确实,我们可以说人的帮助的各种系统也就是这样了,它们都是赎罪的系统。这些系统无法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的唯一的帮助,就是被救赎主来拯救。

    哥林多书中的这一段,指出两个替代系统的例子。首先,犹太人寻求神迹。他们要求经验。这可能代表了经验主义者、实用主义者、以及科学家:让我把它带到实验室里,让我来测试它,让我个人来经历它,让我度量它,让我量化它。这样就能得到智慧。

    我们所信的截然与众不同:真理不是条文,而是有位格的人,他名叫耶稣。

    另一方面,希腊人要智慧。这涵括了用哲学体系来代替救赎主,有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给我一个合乎逻辑的论点,我就能得到智慧。

    记住这些话,“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这是耶稣。我们所信的截然与众不同:真理不是条文,而是有位格的人,他名叫耶稣。因此,我无法用最好的科学来代替他。我无法用最好的逻辑来代替他,甚至神学也不能。我无法用道德代替他。他是无可替代的。我们所需要的拯救的核心,不是一个体系,而是一个人,一位救赎主。在辅导中,最重要的是那个人和基督的相遇。作为辅导者,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建立这样的相遇。



    原则六:当我们降服于他,信靠他时,我们就找到了智慧。

    歌罗西书第二章包括基督论的两个基本论点。首先,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基督里面藏着(西2:3)。保罗说,认识、理解、领会万有以及你的身份、你的关系的关键,在于基督。基督是生命的解释。没有基督,你就无法理解生命。任何对生命的审视,如果不通过基督这一透镜,都会导致扭曲。

    第二,人类机体功能的关键是基督。(“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2:9))罪倒空了我们,它拿走的,我们不再拥有。我们缺乏了。因此,我们只能在基督里面找到丰盛和能力。在这两个主张——基督是所有知识和所有功能的关键——之间,保罗给出了一个警告。听,“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西2:8)。保罗是在说,“当心!不要被依赖人的哲学所迷惑,说什么能在基督之外找到知识和作为。这种哲学是骗人的,它做不到,因为它不依靠基督。”这是多么有力的一段话!进入智慧的关键,不在于知道所有神知道的事,或者记住整本圣经,或者掌握神学,或者懂得神的奥秘的旨意以致我能把他搞清楚、知道下一步他会怎样做;进入智慧的关键是积极地、身体力行地、功能上地依靠基督。智者在他们所做的一切事上依赖基督:工作、婚姻,以及他们对自身身份的理解。

    这种对基督的顺服,在圣经里有三个主要的主题。为了能向你展示出一个完整的图景,一个大的图景,我想把每个主题、它背后的原则,以及从它而来的呼召,都列出来。

    (1)

    第一个主题:基督是君王(主权性)。

    原则:基督的掌管无所不在。

    呼召:在他里面安息。

    (2)

    第二个主题:基督是有恩典的。

    原则:基督有丰富的供给。

    呼召:依靠他。

    (3)

    第三个主题:基督配得荣耀。

    原则:基督对我们有更高的计划。

    呼召:顺服他。



    这三个主题和原则给出了大的图景:它们都是关于耶稣基督的。这三方面的呼召,描述了智慧的生命。一个智者,在基督的掌管中安息,依靠他的恩典,为他的荣耀而活。

    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第一个主题:基督的主权。保罗在雅典时,看到人们向偶像致敬。他说: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他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徒17:24-27)

    你明白这一原则吗?这就是无所不在的主权的原则。神是这样掌管他的世界的,即他存在于我们的每个经历中。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做?这样做,我们就能在任何时刻,去寻求他、接触他,因为他离我们各人不远。这种对主权的思考,不同于那种认为神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随己意移动棋子的神。相反的,这里的神,因为他有主权,所以我们总能找到他。如果我理解了这种主权的存在及其个人化的本质,我为什么还要为自己的控制而活?为什么我要屈服于那样的谎言,说我的生命乱了套,说我的生命不过是一系列混乱?让我们诚实:我们不理解神在做什么。在辅导时人们总是对我说,“你觉得神在我的生命里正在做什么?”我能给的最神学化的答案是,“我一点儿线索也没有!我可以告诉你他是谁,因为他启示了这一点。我也能告诉你他都做什么样的事,因为他也启示了这一点。但是,神在你的生命里正在做什么,我和你一样困惑。”我必须这样回答,因为本质上说,是神预先定准人们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他亲密的、个人性的掌管我们人生的细节,使得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寻求他、并寻见到他。神全权的提供随时的帮助,这是多么宝贵的真理。弟兄姐妹们,如果你明白这样的荣耀,那么任何企图用人为的控制:操纵、罪咎、欺骗、争权、羞耻、强迫争战、逻辑等等,都是不正常的!这些手段,并不能让你控制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也不能给你安全感。

    因为我的缘故,罗拉和我有时会在度假的事上有争执。我喜欢预先了解我们要去哪儿,我喜欢见识所有的地方,而且我喜欢盘算我们能做的所有事。我对度假的想法是,最充分的利用在那里的时间,去玩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景点。罗拉会说,“你周二要怎么过?”我说,“我已经计划好了。我确切地知道我们该做什么。”在我们最初的一次假期中,我们呆在费城我姐姐家。我很兴奋,度假了!我早上六点三十叫醒了罗拉。如果目光能杀人,我就不会活到今天了!那时我想,“我们是在这么棒的一个城市里,美国的发源地之一。我们有好多事要做!”但是,罗拉对假期的想法是,一天要到下午才开始。假期意味着放松、悠闲。我希望她对我说,“太好了,保罗,这正是我们要做的。” 我对假期的定义就是——我的计划和罗拉的赞同。现在我们已经学会怎么才能达成一致,如今我们去休假时,罗拉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我就自己去多逛逛,她会说,“没问题,只是在……点之前别叫醒我。”我也已习惯于这样了。神饶恕了我们忘记他的主权、并陷入权柄争夺之中的罪。这就是愚者所做的事。愚者活着是为了建立权威,愚者夸耀他自己的控制。他欺骗、操纵,竭尽全力来达成这一愿望,因为他相信安全来自控制权这一谎言。我们以为自己是谁?

    这里有另一个例子。我站在印度北部新德里的一个贫民窟中。这应该是“较好”的一个贫民窟——但是在许多方面,条件都极其糟糕。我站在那里,看着一个小男孩靠在帆布床上,床上躺着他虚弱的妈妈。如果他的胃不是那么膨胀,眼睛不是那样深陷,脸上不是有成群的苍蝇,他会是很美的一个孩子。我的脑海中忽然迸发出这样的念头,我也有可能就是这个小男孩。然而,我成长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中最浪费、最富足的国家之一。我享用了各种便利。我成长的家庭,虽然不够完美,但我的整个童年,每天早晨都有人为我读经。我从来就不太了解苦难。

    神是这样掌管他的世界,即他存在于我们的每个经历中。

     

    这个场景触动了我。我生命的本质不取决于我的决定,而都取决于神,是取决于那些神所造的、从根本上构造了我生命的事物。在那瞬间,那些想通过人为控制,来使我的生命成为我认为该是的样子的企图,都黯然失色不值一提了。因为神掌权,我们可以得安息。

    第二个主题,是神在基督里的恩典。经文中对我们身份的基本教义,是我们完全不可能合乎标准。我们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我们需要恩典。我们依靠恩典。离了神的恩典,我无法成为我该成为的样式,我无法做我该做的事。圣经的真理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5:20)。这一恩典能赦免、解救、恢复、和好,给我们能力、授权、光照。一个挣扎着的人需要什么?他需要赦免、解救、恢复、和好、权力和洞见。他从哪里获得这些?恩典、恩典、恩典。这就是耶稣受死和生命的目的。所以,新约在彼得后书的第一章推向这个高潮,就是彼得持守并宣告的:“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彼后1:3)。注意这里动词的时态。神的神能已经赐给了。这个动词的时态是完成式:它表示一个过去发生的、并且对将来产生持续的果效的动作。他不仅给了我们永生,还有敬虔。敬虔是什么?是从我来到基督面前,到我去与基督同在的阶段中,让神喜悦的生命。厨房中的冲突?自有为着这一刻预备的恩典。瞪着我回嘴的叛逆少年?自有为着这一刻预备的恩典。看到你对婚姻的梦想像沙子一样从手中滑落?自有为着这一刻预备的恩典。别人对你施虐的可怕行为?自有为着这一刻预备的恩典。所有那些我未曾从我的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自有为着这一刻预备的恩典。这就是福音。弟兄姐妹们,理解这一点:你给别人的话语,永远无法带来基督的恩典所能给与的。你无法通过与被施虐的人交谈,就让他忘记这些。但是基督的恩典会医治、解救、恢复、和好,使人有能力,光照人。这是他的恩典。正如科里·坦恩·布姆(Corrie Ten Boom)所说,“没有比耶稣的恩典更深的深渊。” 人的经历再悲惨、再严重,也无法超越耶稣基督恩典之深。他到达了最深的那一点,当他到达那一点时,他所能给我们的绰绰有余。

    人的经历再悲惨、再严重,也无法超越耶稣基督恩典之深。

     

    智者作何回应呢?智者不惧怕自己的无能,因为他知道基督有足够的恩典。然而,智者惧怕人的力量的错觉,因为这些错觉会使他不去寻找基督的恩典。智者能在软弱中荣耀神,因为他知道基督的丰盛。智者是可以接近的,能够被纠正的。智者是谦卑的,每天早晨醒来说,“我是一个大有需要的人。感谢你,主,你在我的生命中。我就有了希望。”

    愚者憎恶软弱。愚者不需要恩典,因为他不停地对自己说,我有能力。为了让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他建立了他能达到的、人的、次好的标准。这正是律法主义者的所作所为。律法主义者抛弃了恩典,建立了自己能达到的、人的、次好的标准。这就是法利赛人的标准。基督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这是假的义。耶稣说,“你们已经抛弃了真正的律法。你们建立了你们自己的标准。当然你们能做得到。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你知道耶稣说这些后,门徒作何反应吗?门徒到耶稣前说,“你知道吗,主,我觉得你冒犯了法利赛人。”对了!他就是要冒犯他们!他们作了一件极其可憎的事。他们把律法提取成633条能遵守的命令。律法实际本来是要把我们带到基督那里,因为律法在喊叫,“你没有能力!”当然,我可以与人分享一个玩具。但是,如果那个人把玩具带走,我就不能爱他了。对吗?我可以感谢已赐予我的祝福,但是如果你得到的祝福更多,我就很难心存感谢了。愚者憎恶恩典,相信他自己的能力的错觉;对他生命中出现的任何坏事,都责怪他以外的一切。那是环境,是别人,是我的过去,是我物质的身体,是在堕落世界里的生活,是误解,是我的消化道。是我能集结编排的、任何能说成除我以外的东西。

    最后一个主题,是神在基督里的荣耀。生命的全部活动,都是指向神的。“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罗11:36)。神最大的使命是他自己的荣耀。我喜欢基督在橄榄山讲道时这样指出人的行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4-16)。这里,人的行为的动机是什么?是更好的婚姻?工作上的提升?喜欢你的人?还是强烈的以神为中心、认真地以基督为导向、热情传福音。我应当这样活,因为这是我的祷告,不知如何,以一定的方式,我这个软弱的人的话语、思想和行为,会指向神的荣耀。所以我希望在某些方面,我是一盏小灯,照向神的荣耀。我认识到如果在话语、思想或行为中有任何好的东西,或者在愿望或动机中有任何好的东西,那是因为在我里面的他。神啊,让我们得着智慧,教我们顺服。

    这是智者。智者知道,通向给人祝福的唯一真道,就是走在神荣耀的道上。愚者为自己的荣耀而活——我的方式、我的时间、我的计划、我的想法。除了我自己,我不愿听从任何声音。除了我自己的故事,我不想听人讲任何其他故事。没有比我的论点更有意义的论点。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时间比我自己的时间更重要。没有什么进度安排比我自己的进度安排是我更能保证的。是我自己的,我自己的,我自己的。

    圣经非常明确地要求我们顺服,把我们的生命摆上献给基督的荣耀。厨房里的冲突?这里有调停的指南,基督会帮你活出来。回嘴的叛逆少年?当你被辱骂时,圣灵使你能不反唇相讥,而是给出温柔的回答。破碎的婚姻?圣经教我们如何为我们自己的缺点谦卑下来,如何饶恕别人,如何爱人,甚至爱敌人。被虐、被轻视的经历?诗篇领你到避难所。你也能到达那里。顺服于基督的荣耀,而非你自己的荣耀,他会带领你进入他的形象和生活方式。

    鼓励人们在主里找到他们的智慧。



    总结

    那么,我认为圣经辅导的目的是什么?是带领被辅导者进入基督里的安息、信靠和顺服,来帮助他们增长智慧。辅导基于以下三点。首先,基督的主权,无所不在的掌管的原则,以及对安息的呼召。第二,基督的恩典,丰盛供应的原则,以及对信靠的呼召。第三,基督的荣耀,更高的计划的原则,以及对顺服的呼召。我们辅导时,不是只给人们调整他们生命的原则;而是要呼召他们甘冒信心的风险。我们应该对他们说,“别再试图去控制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相信你的主的主权吧。”我们应该说,“放弃那些自我依赖和自以为义的模式,信靠你的主的恩典吧。”我们应该说,“别再为你自己的荣耀而活。看看这种生活已经如何毁掉了你的关系。顺服于基督的荣耀吧。”我们的目标是说,“你难道不把你的生命放到主耶稣基督的手里吗?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智慧。安息在他的主权里,信靠他的恩典,顺服他的荣耀吧。他会改变你的生命。如果你把这三个主题带进你的亲子关系、你的工作、你的婚姻,或者其他任何人的生命场景里,它都会极大地改变这些场景中发生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辅导?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拯救愚者。鼓励人们在主里找到他们的智慧吧。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长老会第十教堂新近的牧师,箴士·蒙哥马利·布易士(James Montgomery Boice)所著的《云杉街上的赞美诗》(A Hymn on Spruce Street),完整地指出了这些。

    多么奇妙、多么智慧、多么伟大,
    多么无限,当我们思考
    耶和华的救恩计划。
    他在我迷失时寻见我,
    然而他定意重生
    这不信的、堕落的人。
    因为在创世以先就知道,
    在他恩典的计划里,
    神预定我会
    转变像他--耶稣基督,
    那个活过、爱过、
    无人能比的人。
    多么荣耀的命令。
    他在加略山上背负了我的罪,
    将他的义赐予我,
    使我得见他的面。
    神称我为义,释放我,
    且将带我进入荣耀。
    他的恩典何等奇妙!
    我今日只有投靠,
    这个救我脱离耻辱的神,
    且更爱他。
    并心满意足,跑我的路程,
    我的眼目定睛于他的脸,
    来称颂他、敬拜他。

    这就是智慧的生命。这就是对愚者的拯救。当你对那些神放在你人生旅途中的人这样做时,愿神赐给你技巧。



    作者简介:

    保罗·大卫·崔普(Paul David Tripp),资深圣经辅导专家,保罗·崔普事工主席,基督教辅导与教育中心(CCEF)及威斯敏斯德神学院客座教授。本文原载于《圣经辅导期刊》(The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Volume 19,Number 2,Winter 2001。

     

    注释:
    1、引自哥尼流•普兰汀格(Cornelius Plantinga)著《不是它应该的样子:罪的摘要》(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1995),第113-114页。
    2、同上,第83页。
    3、大卫•亨德森著《文化变迁:把神的真理传达给我们变化的世界》(Grand Rapids:Baker Books,1998),第27页。
    4、同上,第29页。







  •  

     

    回「辅导工作」页

    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