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聖輔家書問與答》為何上帝允許我得抑鬱症?

李台鶯

內容

(一)抑鬱症心聲

(二)抑鬱情緒感受

(三)抑鬱究竟指向什麼?

(四)“抑鬱症”受苦公式

(五)幫助“抑鬱症”受苦者(一)

(六)幫助“抑鬱症”受苦者(二)

(七)幫助“抑鬱症”受苦者(三)

(八)幫助“抑鬱症”受苦者(四)

(九)成為認識抑鬱心專家

(十)勇於質疑正確問題

(十一)抑鬱者服用精神病藥與DSM

(十二)愛他,不住禱告!(完結)

(之一)抑鬱症之心聲

轉自﹕ 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33_sc.pdf

 

問﹕多年前我得了抑鬱症,好不容易我才好了。現在我有穩定婚姻生活,也到教會。教 會要我們順服信靠耶穌,把耶穌放第一,我就偏不服。神為何讓我得抑鬱症?還要我什麼 都順服祂,我就偏不。大家都嫌棄我,不喜歡我。這樣公平嗎?

 問﹕我們教會有人得抑鬱症,他家人把他送到醫院,後來就一直在吃抑鬱症的藥。我們 怎麼輔導他和他的家人呢?

 答﹕早期抑鬱症被認為是心理問題,後來醫藥業興起,百憂解問世,一夕之間,抑 鬱癥似乎有了藥物可以醫治,精神疾病學界也似乎成為抑鬱症的專家,後來各種改善 憂解副作用之藥物也問世,直到如今,沒有所謂絕對有效的抗抑鬱症藥物。目前西方社 會比較流行的觀點就是抑鬱症是精神疾病,需要藥物治療,也需要心理治療。這種流行觀 點支配了今日精神疾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因此醫院裏的精神病醫師在聽了當事人或其親友 描述,或有些精神病醫師則讓當事人做一些抑鬱症的測試之後,就診斷當事人是輕度、中 度或重度抑鬱症,並開出各種抗抑鬱症的藥物。

 藥物界、心理學界和精神疾病學界的鐵三角聯盟,幾乎淹沒基督教界。基督徒雖然不屬于 這個世界,但仍在這個世界裏,受此學說理論影響頗大;許多關心人類痛苦的基督徒投身 心理學與精神疾病學領域,為的是想幫助這些痛苦者走出來。他們堅持普遍恩典 “普遍之光也是源自聖經中所啟示的三一真神;但卻忽略墮落人類無神或自然神論的預 設立場會支配各種自然科學背後的人論,例如﹕人是從哪裏來、往何處去、今生的存在意 義及價值,人的本質是什麼、以及各種精神、心理、身體病癥之根源與治療等等。這就形 成今日世俗人類學說支配了基督徒精神疾病醫師及心理醫生對人類、甚至基督徒的心理、 精神、身體等等的看診。這些基督徒大師並非有意抵擋真神,他們只是沒有機會接受全備 的神學裝備、還不夠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地委身三一真神、不能完全接受耶穌基 督十字架救恩已經成了,以及偏頗的身心疾病觀點。(讀者若有興趣,可以參考聖經輔導 學系列課程及指定閱讀書籍)。這些基督徒大師是認真觀察人類掙紮的現象,也是想要盡 快減輕或挪除人類的痛苦,但他們建構人心的理論是與聖經有所沖突。上帝對所謂抑鬱症 者之心也發出了祂的看法,我們若真想解除人類痛苦掙紮,就必須與三一真神同工,唯獨 神是愛,天上地下也沒有賜下別的名來拯救抑鬱症及全人類。如果我們把根基在無神論或 自然神論所發展出來的治療理論與聖經的話融合,我們實在不是真正是愛人,也不是與耶 穌基督同工,更不是用聖經之道來與世人互動了。

 約十年前有某位醫師寫了一篇《基督徒可能患抑鬱症嗎?》刊登于基督教刊物《舉目》, 這一兩年他將自己觀點印成一本小冊,在中國北京免費發送,他認為抑鬱症確實是疾病, 是腦細胞之間的傳遞出了問題,特別是腦介(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調。但他也同意所有的 疾病都是由于環境和基因互動而生,但仍不是說抑鬱症是他們個人犯罪的直接後果。 最近他又在《舉目》期刊裏重述他對抑鬱症的看法。他提出解決抑鬱問題有三﹕藥物、心 理治療與親友扶助。由于他是位基督徒,又是醫師,很多信徒接受他的觀點,然而也有人 對此提出駁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加州張逸萍博士及北京麥克牧師的文章。 聖經又是如何看抑鬱症呢?我們是否有一個名詞可以取代抑鬱症呢?聖經輔導學大師 愛德華183¡¡韋爾契(Ed Welch)及大衛183¡¡鮑力生(David Powlison)等人提出令我們基督徒對抑鬱 癥的深思方向﹕以利亞癥候群。當代所有對抑鬱症提出藥物及心理治療等等觀點的精神疾 病醫師或基督徒精神疾病醫師,都蒙了普遍恩典的光照。那普遍恩典之光照在他們身上, 他們好像貼近了永恒真理之光,然而他們反射永恒之光卻是如此微弱,只觀察到了表像, 盡管他們專業訓練及專業術語是多麼複雜精密,卻仍然未能觸摸到抑鬱症的核心。

讀者提到自己得抑鬱症或教會有人得了抑鬱症,但並未告知為何。倘若讀者妳能夠誠 實面對自己,妳會發現自己當時心裏是說了很多東西。認識抑鬱症患者心聲是很重要 的,我們要幫助所謂抑鬱症者走出心靈幽谷,就必須認識抑鬱症。他們雖然沒有明 言,但他們有這些心聲﹕

 1.「我很害怕。」

2.「我很內疚」「我很羞愧」

3.「我失去了什麼?」

4.「我要某些事物。」

5.「我生氣。」

6.「我必須避掉這個。」

 7.「我很倒霉。」

 8.「我沒有希望。

 回頁首



 

(之二)抑鬱之情緒感受

轉自﹕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34_sc.pdf

 

美國林肯總統曾經描述過自己的抑鬱感受,他認為身體是無法承受痛苦,痛苦會導致死 亡。他說﹕「我現在活著,是最悲慘的人。如果我所感受的痛苦,平均分配到整個人類家 庭裏,世上就不會有任何一張快樂的笑臉。我會不會變好一點呢?我不能保證,我但願自 己不會不好。要繼續像這樣下去是不可能的,我不是死,就是變得更好,對我而言,這樣 的結局是很明顯的。」抑鬱者常見的影像就是空虛、黑暗、沉重,好像在漫長幽暗的隧道 裏,永無止盡,時間也靜止了。

 感覺抑鬱的人乃是處于情緒上極大的痛苦以及混亂中,你面對這樣的人,就如同你面對任 何一個受苦的人一樣,必須要了解當時當事人為何事感到痛苦,例如,與男朋友分手,或 高考沒考上,或婚姻不和,或丈夫外遇,或生意失敗,或被人毀謗、失去清白……等等。 總之,當時一定有事發生,使得當事人感到痛苦,而且一直持續下去,似乎未見好轉。憂 鬱像所有感覺一樣,是一種言語,然而這種語言可能深藏內心,連當事人都無法理清說 明。每個情緒有其曆史,抑鬱也有其來龍去脈,我們必須學會傾聽抑鬱之聲。

 抑鬱者感到痛苦,但他們拒絕成熟地面對,也不信上帝大能,也不接受上帝的關愛,因此 痛苦似乎沒有結束之日。但折磨很多人的,卻是他們仍然活著,沒有死去。疲倦加上睡 不著覺,是很罕有的折磨,讓人受不了!”“痛苦滲透到每件事情中。可能要停留在這 種恐怖可怕的痛苦光景之中,簡直是他們所不敢想像的。沒有人知道我是多麼地想 死!但死亡本身也很可怕。他們心裏僵住了,當人們充滿痛苦時,怎麼能夠思考呢?他 們沒有維持正常心志的資源,認為這世界是如此令人驚駭。他們無法承受此種痛苦,想靠 自己,似乎是不可能,唯有停頓僵硬;情緒上的麻木乃是抑鬱者所經歷的。孤單一人是令 人害怕的情況;被遺棄,是經常有的擔心恐懼。我怕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

 憂鬱癥是一種受苦的形式,那是無法減至一個普世性的原因。這就表示家人和朋友不可帶 著「答案」草率介入。相反地,我們必須要願意放下對某一理論的堅持,要去認識憂鬱的 人(每個抑鬱者背後都有不同的生命故事),並和那人同行。我們所確知的,就是所謂憂 鬱癥,乃是一種痛苦,很難理解。與其他痛苦的形式一樣,那是非常個人化和隔絕性的。

 我們的情感哲學是什麼?我們能訴諸情緒嗎?正常的人類情感是什麼?遇見不順心的事 時,大多數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在墮落的世界裏,諸事不順我們的意思時,我們應該 如何反應,才是成熟健康的反應呢?

 1.情緒經常是個人對上帝及世界的解讀

2.情緒是強有力的、身體上的經驗

3.情緒可能是不可靠及錯誤的解讀

4.情緒是有貢獻于智慧的決定

5.藥物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情緒感受﹕例如心情低沉(抑鬱),注射或服用興奮劑時,可以 使人亢奮;情緒高昂時,給予鎮靜劑,會使人安靜下來

 

 回頁首



  

(之三)抑鬱究竟指向什麼?

轉自﹕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35_sc.pdf

 

當我們開始去傾聽當事人的生命,他們都面臨一些處境,而那些情境乃是與抑鬱有關連 的。但當將情境與抑鬱連接起來,並未使我們對憂鬱癥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因為抑鬱的背 後,十分複雜。概括而言,抑鬱指向我們——過去——現在——未來的故事、抑鬱指向我 們文化之處境、抑鬱指向我們的心。

 1.抑鬱指向我們——過去——現在——未來的故事

 當事人的過去,常常有很多問題被壓抑或忽略,因著人類始祖老亞當帶給全人類的敗壞罪 性,當事人的思想、情感、意志、良知是非標準等等隱藏諸多抵擋神的東西。當這些過去 的問題面臨現今某個處境而糾纏在一起,超過當事人現今所能夠負荷時,當事人就很容易 抑鬱。我們每個今天,都是無數個昨天所累積的,我們又將每個今天帶入到明天,如果今 天我們沒有選擇信靠基督的救贖恩典,隨著時間的累積,當我們身體達到精疲力竭之時, 抑鬱是可以預期的必然結果。

 2.抑鬱指向我們文化之處境

今日文化是做決定的文化,每分鍾都在做各種決定。某些小決定,諸如三餐吃什麼,後果 影響不大。但某些決定,諸如大學就讀什麼專業、畢業後選什麼工作、應該選的配偶是誰 等等,影響很大,因此令人猶豫不決,甚至害怕做決定而逃避。 今日文化是個人的文化。個人被放大高過群體,當個人被過度強調時,個人的自我中心達 到頂點,得不到自己要的好處,便怨怪他人。當事人振振有辭堅持旁人滿足他的需要,無 法接受事情不順其意,就容易陷入抑鬱。 今日文化是自我放縱的文化。放縱到最後,當事人沒有責任意識,完全隨己意行事。 今日文化是快樂是至善的文化,任何痛苦都被認為是沒有意義且必須被避免。年輕世 代是越來越追求快樂的感受,也越來越經不起失意的痛苦打擊。 今日文化是娛樂和無聊的文化,人們追求肉體感官的娛樂享受,內心充滿吵雜,深怕無 聊。心靈的膚淺,無法安靜下來,人們容易煩惱焦躁,面臨重大事情時,容易崩潰。

 3.抑鬱指向我們的心

我們被觀察到的言行舉止,都是外在的行動作為,顯明了我們的思想和感受。那些思想情 緒的背後,藏有我們的欲望和動機。這些隱而未現的欲望動機,是當事人不太自知或無法 立即覺察到的,然而它們表明了我們靈性效忠的對象。我們若不是效忠于創造宇宙萬有的 獨一真神,就是效忠魔鬼撒但和自己的需要。 我們的心,自然傾向于什麼呢?

 w 我們的心是驕傲的。

 w 我們貪求獨立自主。

w 我們要放縱、滿足我們的欲望

w 我們的心說﹕「我要!我還要!我現在就要!」

 w 我們的心經歷來自父母、配偶、朋友的傷害、被拒絕。

 w 我們的心感受到愛的需要

 

 回頁首




(之四)抑鬱症受苦公式

轉自﹕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36_sc.pdf

 

抑鬱症是一種受苦的形式,那是無法減至一個普世性的原因,(請讀者參見《智慧人 生》專欄裏得勝秘訣(之五)擁抱聖經世界觀一文裏所提及世界苦難的五重因素。)這 就表示家人和朋友不可帶著答案草率介入。相反地,他們必須要願意放下堅持某一理 論,要認識抑鬱的人,並和那人同行。我們所確知的,就是抑鬱症乃是一種痛苦,很難理 解,就如其他痛苦的形式一樣,是個人化和隔絕性的。

我們所知道的,乃是抑鬱症當事人是處于極大情緒上的痛苦以及混亂中;面對這樣的 人,就如同我們面對處理任何一個受苦的人一樣。我們開始去聽這人生命中的處境,那些 情緒,在某些方面,乃是與抑鬱有關連。感覺到的情緒,其背後都透露出當事人的心聲, 抑鬱也如此,也是一種言語,說出了當事人的生命故事。就像其他情緒有其曆史,抑鬱也 在述說當事人過去及現在的故事。當我們傾聽並搜集當事人的故事訊息時,(請複習《輔 導方法論》課程及《改變生命改變心》一書),要牢記在心﹕抑鬱是一種受苦形式。當我 們傾聽那些被外面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冊貼標籤為抑鬱症病患時,我們至少可以聽出 當事人是在說﹕我很痛苦!我們也可以觀察到當事人的情緒是麻木的,好像對什麼都沒有 感覺和反應,就只有痛苦(suffering)。

痛苦、受苦、苦難,究竟是什麼呢?精神疾病專家、聖經輔導大師、美國賓州西敏神學院 教授愛德華韋爾契(Dr. Ed Welch)博士說﹕Suffering is when God tears down the idols of your heart.”當神把我們心中偶像拆毀時,我們就感到痛苦了。外在因素(外 面的事件、在我們掌控之外的事、臨到我們的如人事物或疾病等等)不斷向我們施壓,內 在因素(我們內在的信念、對事件的解讀、我們能改變的事、從我們心裏面出來的事)選 擇如何回應外面那些事件因素,因而生出不同的情緒感受,當我們內心緊緊抓住某些東西 不放時,我們就會感到生氣、懊惱、悲傷、焦慮……。長久下來,當那些情緒能量激發到 底,在我們身體無法承受時,就出現所謂抑鬱症的外顯癥狀。痛苦是當耶和華真神恩典地 拆毀那些偶像時,我們不肯,我們緊緊抓住我們想要的,就與神產生拉鋸戰了。

所以我們可以用以下簡明公式來表明抑鬱症﹕心靈問題+時間+經歷抑鬱的生理能力=抑鬱 癥。這個公式值得我們注意﹕

1.情感是來自我們,顯出我們的心。

2.抑鬱常是因心靈問題所導致,且幾乎被心靈問題所加強。

3.一個模式﹕任何心靈問題,若置之不理,不知不覺就陷入抑鬱

 

 回頁首




(之五)幫助抑鬱症受苦者(一)

轉自﹕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37_sc.pdf

 

從痛苦開始(Begin with suffering

  1.以愛來接近受苦者

抑鬱症既是一種受苦的形式,我們輔導、關懷這些人,必須按照《聖經輔導方法論》 裏面的愛、知、說、行四大方法來操作。因為我們所要傳遞給當事人的信息,就是我們 與對方的關系,必須是和我們與耶穌基督這位大君王的關系是一致的;這位大君王是奇妙 策士,祂做什麼來改變處境呢?我們的方法必須是配合祂的謀略;這位大君王的品德是 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以驅動基督的靈與態度,從心裏與當事人在處境中聯結,所以 我們也必須從心裏以基督的恩典和真理來與當事人聯結。

 故我們必須牢記,受苦者需要的永遠是基督的愛與真理,二者缺一或偏一都無法幫助抑鬱 者真正解決根源問題。因此我們總是以基督的愛來接近受苦者,目標是與當事人建立一個 獨一真神改變生命之工能夠在當事人身上興旺起來的關系。我們要進入當事人的世界,就 要找到對方內心的入門(entry gates)。入門不是當事人困難的處境或關系,而是當事 人對那些處境或關系的體驗﹕當事人在當下困難的處境中,他們緊緊抓住的是什麼?因此 我們要學習傾聽﹕聽當事人講述自己故事裏的情感字眼、解讀的字眼、自我對話,以及與 神對話的內容。我們的目標是建立當事人對我們水平面的信賴、對神垂直面的盼望,以及 對改變過程的委身。(讀者若要深入可以參考《改變生命改變心》一書裏面的論述)。

 2.不要假設罪與抑鬱的關聯 Do not Assume a Sin-Depression Connection

在沒有聽完當事人的全面故事之前,不要輕易斷言抑鬱症者的根源問題是什麼。我們不是 罪的教義出發來輔導人,我們乃是從神的恩典出發,來與受苦者認同,並體現 基督的愛,以神的救贖議程來接納當事人,因此認識、了解當事人是非常重要的。 要了解人們所指憂鬱癥的含義及經驗,並仔細分辨心靈和生理方面的征兆。由于某些 藥物會產生抑鬱的感受,我們必須小心分辨身與心的關系。身體是道德作為的媒介,而非 發動起始者;身體所要它做的,是在物質界中具體工作的傳達工具; 故身體不是罪的始源,也從未被稱為有罪的。但凡與聖經誡命不合或越過聖經所禁止範圍 的任何行為,皆由所發出,且是;凡更精確被稱為是由身體軟弱所發出的任何行為, 是疾病或受苦。疾病或受苦可能是由某些罪所導致,但我們仍然必須非常謹慎地作此聯 結。(待續

 

 回頁首




(之六)幫助抑鬱症受苦者(二)

轉自﹕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38_sc.pdf

 

3. 區分生理與心靈的征兆

 所謂抑鬱症的生理征兆如下﹕失眠或嗜睡、體重顯著改變、感到無法休息或動作變慢、疲 憊不堪,失去精力、無法專注、對以前認為美好、賞心悅目的事有疏離感、感到傷心、或 憂愁、或跌入深淵裏……等等。如是生理方面的征兆很明顯,可以考慮使用已知可能除去 征兆的藥物治療。

 一般世俗心理學家及精神疾病學家能夠觀察到抑鬱症者的生理狀況,在普遍恩典之下,他 們也稍微觀察到當事人的心理狀況,但卻未能深入了解當事人的心靈狀況,因為這需要特 殊恩典的亮光才能明白當事人的心靈問題。抑鬱症的心靈征兆如下﹕羞愧、罪咎感、恐 懼、不懂感恩、不肯饒恕、失去盼望、不信、生氣、或有自殺的念頭……等等。若是心靈 方面的征兆,就要注意當事人心靈的議題和個人痛苦。若將生理與心靈議題混為一談,就 變成硬是要當事人為身體癥兆負起道德責任。若面對當事人的受苦缺乏愛心,我們的主耶 穌基督絕不會如此狠心對當事人之苦視若無睹。但若將心靈議題混淆說是生理問題,就會 令人為自己的罪找借口而不負起道德責任,或使當事人對靈命成長不存盼望,主耶穌基督 也絕不會如此任憑當事人繼續被罪捆綁而無法解脫抑鬱之苦。

 因此我們要幫助當事人對屬靈爭戰提高警覺,設法幫助當事人讀經、禱告、唱(讀)詩 歌、甚至陪同散步、運動、整理家務……等等。同時也要幫助當事人對付明顯的靈命問 題,諸如害怕、內疚羞愧、失去、需要、生氣、逃避、自憐、無望……等等議題。在心靈 議題部分,與輔導一般人無異,請讀者參考《聖經輔導方法論》課程及《改變生命改變 心》一書。

 4. 呼召他們準備戰鬥(但了解他們不認為自己能打仗)

 極度抑鬱者,他們幾乎可謂是沒有神的人,因此落入極大黑暗深淵裏,他們對神是沒 有信心的,所以他們也沒有能力可以從事屬靈爭戰。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必須呼召他們要 預備從事一場艱苦的戰鬥。幾乎所有陪同抑鬱症者都說那些抑鬱症的人是極度自私的人, 極度自我中心的人(這樣說,好像很沒有愛心,然而這畢竟是事實。)我們必須正視這個 事實,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愛心,恰恰相反,這會讓我們被呼召去關懷及輔導抑鬱症的人 了解自己是在從事屬靈爭戰,只能依靠耶穌基督的救恩,方能把抑鬱症的人從吼叫的獅子 口裏搶救回來。

 因此我們自己必須擁抱聖經世界觀,要了解苦難的五大因素,並明白至高無上的神為何允 許日常生活仍存有苦難的目的﹕.顯出真正的我們﹕煉火將不淨渣滓浮出表面。.當我 們在困境中面對神時,苦境能操練、教導我們生命品德和技能的功課及落實我們與神的關 系。.在我們學習仰望神並順服時,苦境更新改變我們內在生命和外在的生活。

 同時我們也必須要穿戴屬靈全備軍裝,認清撒但的本質與伎倆,堅持以聖經真理並神的恩 典來與當事人一同面對爭戰,因為當事人對基督的信心是掛在我們身上。如果我們自己都 站立不穩,久之,我們也會被當事人的抑鬱所吞沒而失去對神的信靠。(待續

 

 回頁首




(之七)幫助抑鬱症受苦者(三

轉自﹕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39_sc.pdf 

5.借著認識基督的愛來爭戰

 基督為我們舍己,不但是救贖我們脫離地獄之苦,並且使我們活著能夠不再為自己活,乃 為替我們死而複活的基督而活。因此基督的愛是天父上帝公義和聖潔的顯明﹕把我們的罪 除掉——就是獨立自主、而不倚靠神(驕傲),自我救贖、而非接受耶穌基督十字架救贖 (自負),以及自我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自私)。這個罪的本質存在于人類之中,是 基督教所謂的罪性,這個罪性帶來死亡(遠離造物主上帝、耶和華真神並與神隔絕)。

 在罪性中被生下來的人,是沒有能力親近神、愛神、順服神,所有道德教育或人類的愛, 都不能使我們今生完全成聖而免除罪惡與過犯(是謂罪行),也不能使我們心臟停止跳動 (是醫學上所宣布之死亡)後靈魂生命脫離地獄之火的煎熬,更不能使我們現今活出造物 主創造人類的生命(榮耀神並以神為樂)。這個罪性使我們與神隔絕,神出于祂諸般憐憫 和慈愛而差遣祂獨生愛子耶穌基督來為我們人類做了贖罪祭,將我們從死亡當中挽回,使 我們得以與神和好,並使我們有能力積極地為神而活,今生活在有意義的成聖過程中,人 生不再是沒有意義,哪怕是面對苦難、婚姻家庭問題、親子教育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神 必在基督裏賜我們足夠恩典,敬虔地為祂而活。

因此抑鬱症者所需要的,是基督的愛,唯有基督救贖之愛可以拯救我們脫離自我。請讀者 複習本專題(一)那裏所描述抑鬱症之心聲﹕害怕、內疚、羞恥、失去、欲求、生氣、逃 避、倒霉、無望等等,唯有基督十字架救恩才能消弭。(待續

 

 回頁首



  

(之八)幫助抑鬱症受苦者(四)

轉自﹕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40_sc.pdf

 

6.對付明顯心靈議題

 抑鬱症者是參與了屬靈爭戰,但他們因著羞愧、罪咎感、恐懼、不懂感恩、不肯饒恕、失 去盼望、不信、生氣、或有自殺的念頭等等而無力或無法爭戰,因此他們選擇以逃避問題 作為解決之道。因著基督十字架救恩已經成了,我們必須愛當事人到一種程度,願意付代 價來幫助他們從事屬靈爭戰;我們必須訴諸根源問題而非逃避問題,才能真正幫助當事人 走出抑鬱低谷。因此我們必須幫助抑鬱者訴諸他們的心靈議題,才能消弭抑鬱黑暗的根 源。

害怕﹕全能神天父已經在基督裏以笑臉接納基督所成就的救恩,因此不再定我們的罪, 反倒將慈愛厚厚澆灌下來,這大愛可以除去抑鬱症者的害怕,因為約翰一書明明說道﹕愛 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一 4:18

內疚﹕當事人的罪咎已經被基督之替死而免罪責,因此當事人無需靠自我定罪來消弭自 己的罪咎——因自我定罪是無法救贖我們免于罪責,唯有謙卑、感恩地接受耶穌基督所成 就的救贖。

羞恥﹕無論是自己犯罪,或別人得罪神的後果落在當事人身上,使得當事人感到羞恥, 基督的寶血都洗淨且遮蓋了當事人的羞愧。普天之下無任何可免除當事人被罪玷汙的羞 恥,唯基督寶血大有功效,使人潔白如雪。

失去﹕今生一切的失去,比較基督的榮美,都是次要的。抑鬱者所失去的,基督以祂自 己來代替。

欲求﹕抑鬱者堅持要他們所要的,那些欲求有些是出于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並今 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神而來。抑鬱者常常不知所欲求的是與神為敵,終究是對自己有害 的。但神向抑鬱者所懷的意念是要賜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給抑鬱者,因此抑鬱者須學習放 下自己的欲望主權,並服在神大能膀臂之下;基督十字架救贖改變抑鬱者天然老我的欲 望,使抑鬱者有敬虔屬靈胃口。

生氣﹕當抑鬱者得不到自己所要的,便對周遭的人、甚至對神生氣。這個自以為是的怒 氣,以冰山或火山形式發作,傷人傷己。但神對罪的怒氣,是建設性的怒氣,發作在基督 十字架上。神的義怒借著十字架救贖而除去世人的罪孽,神的怒氣同時是憐憫性的怒氣, 將罪人挽回幷賦予罪人能力脫離有罪的怒氣之權勢。

逃避﹕耶穌基督為人的罪替死,十字架解除了所有罪的咒詛,因此抑鬱者可以不必憂慮 無法承擔自己所作任何決定的凶險後果。神掌權,神也必叫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 益處。

倒霉(禍哉)﹕今生雖仍有不幸之事,但天父慈愛大能看顧,若無神許可,我們連一根 頭發也不會掉下來。因著基督十字架贖罪祭,天父慈愛憐憫接納抑鬱者,因此抑鬱者須思 考那無罪的耶穌為我們承受罪的咒詛,祂才是真正經歷倒霉、不幸的那位常經憂患 者。抑鬱者所受的不幸,因著十字架救恩,神正在做工,讓萬事互相效力,叫抑鬱者得益 處。有時抑鬱者所受的不幸,是自己罪的後果,抑鬱者必須負責面對,懇求天父施恩赦 免,且求聖靈光照,以便于學習所當學習的功課;如此才不會繼續落入自憐中,以為自己 才是世界上最倒霉不幸的人。

無望﹕抑鬱者靠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而非信靠十字架的救贖。盡管如此,天父仍然掌 權,仍然以恩典追著抑鬱者,仍用大能膀臂護佑抑鬱者,直到耶穌基督第二次再來。因此 在這個墮落世界裏,需要將末世真理提醒抑鬱者,鼓勵他們操練仰望三一真神,而非地上 的任何人事物。主耶穌基督必然會再來,到那時,沒有罪,就沒有悲哀、眼淚、痛苦、死 亡。因此抑鬱者是可以大有盼望的,輔導關懷抑鬱者也是如此大有盼望的,因為神許可幷 要使用抑鬱者的抑鬱經歷來彰顯祂的榮耀

 

 回頁首




(之九)成為認識抑鬱之心專家

轉自﹕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41_sc.pdf

 

耶和華神對蛇說﹕你既做了這事,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用肚子行 走,終身吃土。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 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 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 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 才能從地裏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 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于塵土。(創 3:14-19

前文提及抑鬱者是參與了屬靈爭戰(但自己無力或無法爭戰),這是大多數在日光之下被 診斷或貼標籤為精神疾病者所欠缺的認知。自人類始祖亞當在伊甸園裏聽從撒但欺哄而選 擇不順服造物主耶和華真神,神就宣告了福音﹕女人的後裔(基督與信服跟隨耶穌基督的 人)必與撒但及其後裔(指不信耶穌是基督——彌賽亞——救世主,跟隨世界者,而世界 是服在那惡者撒但的手下)彼此為仇。這一場基督與撒但之爭戰在伊甸園展開了序幕,隨 著曆史發展,因著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間;受死,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裏複活; 升天;勝利已定!將來基督必要再來,審判活人死人。世界末日撒但及其跟隨者必被扔在 火湖裏永遠受苦,然而信基督者必要在新天新地與三一真神永遠同在。

因此信徒已經是置身于此勝利行列裏,今生處于進展成聖的過程,就必須選擇不斷信服耶 穌基督。撒但不會罷休,就是要不斷在信徒耳邊耳語欺哄,使信徒心靈癱瘓,導致身體軟 弱,至終無法成為基督精兵,反而使神的教會裏充滿耗盡人力物力精力的傷兵。這場屬靈 爭戰,要到基督再來才會完全結束。信徒唯有時時刻刻懷抱正確末世觀,穿戴全副軍裝繼 續跟隨得勝元帥,而非選擇自戰場上逃脫,因為落單的逃兵早晚會成為敵人的俘虜。

我們要將落入吼叫獅子口裏的同伴搶救回來,並非易事。因此我們心裏要有基督的愛與聖 經真道兵器在左在右,倚靠聖靈大能,盡力抵擋魔鬼,敵人必從我們面前逃跑。但幫助抑 鬱者也非難事,經過一些訓練,我們也能夠幫助他們一起爭戰。首先,我們要成為 的專家,認識抑鬱情緒就像所有的感覺,是一種語言,有其曆史,說出當事人的內心所隱 藏的故事。那麼,人心如何被識透呢?人心具有知、情、意的功能。知性方面(智力、心 思、理性、認知)具有思想、計劃、判斷、分辨的功能;情性方面(感情、情緒、心情、 情愛)具有渴望、欲望、劇烈反應、想像、感受的功能;意性方面(意志、決斷力、自 主)則有選擇、行動、作為的功能。

抑鬱指向一個人的心。當事人的心如同一座巨大冰山深藏在海洋中,借著言行舉止的行動 作為而顯露出冰山一角(表層、第一層),是我們眼目耳朵感官可以直接接觸到的部分。 當我們經由時間與對方互動時,就可以明白當事人行動作為背後的思想和感受(深入第二 層)。借著某些問題的提問(參考《聖經輔導方法論》課程以及《改變生命改變心》一 書),當事人的行動作為(表層)其實是有內心自覺或不自覺的想像、欲望和動機(深入 第三層)。心理學或精神病學的專家或許能夠進到當事人心靈第三層次,然而他們對于所 搜集到的訊息之解釋,若不能根據聖經教義來解釋,就無法觸及人心最深底層(第四 層),就會像瞎子領瞎子,雙方必將掉入坑裏(太 15:14)。

箴言書 20:5 說﹕人心懷藏謀略,好像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來。哥林多前書 2:15 說到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堅持聖經輔導,並經過聖輔訓練的人,習練通達地 向抑鬱者提問各種問題,就能幫助當事人認識並汲引出其心底層——那就是抑鬱者的靈性 效忠對象到底是誰。當事人因著欲望不得滿足而生出痛苦,到一種程度,身體無法承受, 于是身體顯明出各種生理問題(請參照本專題前文)。我們固然要幫助當事人處理 其生理的痛苦,但卻不可忽略其心靈問題,如此才能從著手,徹底斷絕當事人心智 上痛苦之根

 

 回頁首




(之十)勇于提問正確問題

轉自﹕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42_sc.pdf

 

關懷輔導抑鬱者之前,讓我們引用《新眼新見》裏面論述人們為何做人們所做之事,有些 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自己有一顆主動的心而非被動的心﹕

1.你愛什麼?恨什麼?

2.什麼是你所要、願望、渴求、熱望、希望的?

3.你尋求什麼目標?

4.你怕什麼?

5.你擔心什麼?

6.你覺得你需要什麼?

7.你在哪裏找到你的避難所、安全、安慰、快樂、安全感?

 8.誰是你的英雄和角色模範?

 9.定義你成功或失敗的是什麼?

10.你何時會說但願……”(但願我的丈夫/妻子如何如何……)?

11.你認為什麼是你的權利?

12.你都和人們討論什麼?

13.什麼是你的夢想或幻想?

14.何時你會生氣?

15.你必須取悅誰?你在乎誰的意見?

16.你最常常想到的是什麼?

 17.你生命哪裏有苦毒的掙紮?

18.你逃避誰?

19.你常常覺得內疚嗎? ……

 因此在陪伴抑鬱者從事屬靈爭戰之時,我們可以在適當時機向抑鬱者提問這些問題﹕

? 你生氣嗎?你有權利生氣嗎?

 ? 你為什麼憂悶?

? 你的財寶在哪裏?

? 你喪失了什麼?

 ? 你特別憂慮什麼事嗎?

? 你為什麼這麼害怕?

 ? 你為什麼這麼內疚?你覺得你必須遮蓋什麼?

這些問題,可以顯明當事人的內心所隱藏對過去、現在、自己、上帝以及將來都有扭曲的 看法。因為我們內心總是受某些人事物的掌管治理,不是耶穌基督,就是我們所欲求的掌 權。凡掌管我們的心的,必掌控我們的行為,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 4:23)。 人心充滿了各種欲望,欲望為了掌控權而在我們心裏作戰。提問這些問題,可以幫助當事 人認清他們都是為了某些自認為的寶貝而活,幫助他們看清(我們看清了,沒有用。必須 要當事人看清楚,才能帶出他們的悔悟與改變。)﹕在當事人每個作為、反應或回應的背 後,都有其欲望、動機、目標和目的。幫助當事人看清他們很快地就將敬拜、服事的 物主受造物做了大交換。故提問正確的問題,搜集所有當事人真正想要的、真實 統治他們內心的欲望,或已掌控他們內心的偶像之訊息,是非常重要的

 回頁首




(十一)抑鬱者服用精神病藥與 DSM

轉自﹕h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43_sc.pdf

 

當一個人身體不舒服時,他會到醫院就診;醫學上的疾病是可以根據儀器掃描或身體 血液檢驗等等而確定生理問題的所在。至于個人精神問題,迄今精神病學界對于腦分泌 不平衡或神經解剖尚未有一致性及可辨識性的結論。(若讀者對精神疾病學有興趣,請 參看《都是腦神經惹的禍》一書。)

當抑鬱症被視為精神疾病之一種,被精神病醫生根據 DSM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作出診斷並開 出精神病藥物時(例如百憂解),讀者有必要了解 DSM 的來龍去脈,因為精神病藥 物與生理醫藥不同。一般醫藥的藥效是針對身體的某一部位,例如胃藥是針對胃,眼藥 是針對眼睛;然而精神病藥是針對腦部所有化學分泌、所有的腦神經,而非某一具體部 位,它們沒有某一特定藥效醫治的部位,因此考慮是否服用精神病藥物,是需要智慧來決 定。

倘若抑鬱者已經服藥,我們當明白﹕服藥不會使當事人抑鬱得醫治,不服藥也不會使 當事人抑鬱惡化,因為抑鬱背後有其靈性問題,非藥物可根治。

倘若服用精神藥出現副 作用,需要考慮減量而停用。 若當事人信心和順服有所成長,而藥物對生理癥狀若無幫助,則可以考慮減量、停 用。

若當事人尚未服藥而考慮要用藥,則須考慮當事人的生理癥狀是什麼?若是失眠, 可酌予安眠藥物,讓當事人身體先得到休息,同時予以心理輔導。再度強調﹕服用精神病 藥物(非生理醫藥)是智慧問題,服藥既非不屬靈,不服藥也非屬靈。

倘若當事人靈命成長,但仍感到抑鬱,而藥物未有任何作用,需考慮其他醫藥問 題,因為其他醫藥也可能引致抑鬱的感受。(精神藥物部分,請讀者參考本會《生理與心 理》課程。)

以下為 DSM 發展簡史,讀者當留意 DSM 本質以及其不可信,但卻支配專家、醫 療保險業、政府、社會大眾信念之偶像地位!以下內容譯自醫學博士 Karl Tomm 的文 章,請參照《A Critique of the DSM》。

今日美國對當事人所謂精神疾病的診斷,幾乎是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DSM)而來的。DSM 第一版是 1952 年出版,當初是為了穩定美國精神疾病學界的命名, 並澄清精神疾病癥狀的描述,其基本目標乃是要借著核準某些診斷的專門名詞來鼓 勵臨床醫師之間溝通的一致性。第一版的影響力還算適度,但以後隨著每個新版問世, 該手冊逐漸獲得更高的影響力。

DSM 第二版于 1968 年問世,該手冊從第一版描述精神癥狀乃是反應,轉移到定 義精神癥狀為疾病此一轉移就使美國精神疾病學與其余醫藥緊密合作。第二版另一 個焦點,乃是將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第八次修訂的疾病國際分類(ICD-8)有關的美國 精神失調的分類予以標準化;這就為 DSM 的國際接納度及潛在影響力奠定了根基。

第三版的修改是大規模的,包含了診斷標準的新特色”“評估的多軸方法”“失調 的膨脹描述及許多額外的範疇(DSM-,第 7 頁)。診斷時,精密和正確性就成為優先 重點,此乃根據醫學假設而來,認為治療計劃方案必須始于準確診斷的評估。令人好奇的 是﹕如果要計劃治療性反應,必須是始于移情和憐憫。若根據這種人文主義之假設,DSM 會進展到什麼方向呢?但參與改寫 DSM 的作者群對經驗主義學科的興趣,已超過對人文主 義的興趣;因此,第三版預備過程中,帶著(癥狀)客觀的資料的研究調查者之影響 力增加了,而帶著治療經驗的臨床醫生之影響力卻減少了。

到了 1980 年,第三版最後終于出版,它在呈現給精神健康學界時,宣稱是吸收了最 佳及最新的科學知識。此宣稱及其客觀精確的錯覺,對大多數西方臨床醫生和研究 學者而言,證明了是無法抗拒的魅力。隨之而來的結果是第三版被廣泛采納,其影響力 也高漲,甚至被各地政府及第三方的醫療保險業者所接受。1987 年第三版的修訂版 DSM--R)都承認第三版的影響力是卓越非凡的,且留意、到第三版,已經被翻譯 13 種各國語言。第三版修訂版與第三版的基本要點相差不大,但更致力于細致明確地 診斷。

第三版及第三版的修訂版都宣稱是根基于描述診斷的方法,據稱它們是普遍地在理 論之上然而兩者皆明確地表達出強烈且確實的個人主義偏見每一個精神失調都被 概念化為在臨床上具有重大意義的癥候群或模式,那是發生在個人裏頭的,以至于個人 和社會之間的沖突,其本身並非是精神失調(參見第三版及第三版的修訂版前言部分)。 這些作者們似乎沒有注意到他們個人主義預設的理論之重要性,也絲毫未提及另類觀點 的可能性;他們就是忽視根基于另一種可供選擇的假設之主要知識,即人類行為、心理 及其失調;就其根本而言,可能更多是基于社會現象,超過基于個人現象。 有趣的是﹕第四版和第五版的軸線(心理壓力源之嚴重性與適應功能的最高程 度)毫不保留地承認個人的社會環境之重要性,但兩者依舊堅固,且根深蒂固地紮根在個 人主義的假設上。第三版和第三版修訂版的一個重要反常現象是與此理論性議題有關,就 是當一個處境需要臨床關注或治療,但引起精神失調的社會影響力的證據太強烈以至于不 能被忽略時,這個狀況就被定義為不可歸因為精神失調,但提供編碼V”來加以分 類之。此一矛盾,就彰顯了描述和明了精神問題的純個人主義導向之不足性。

DSM 已經進展成為把人分類,並貼上深具權威的精神問題標籤的文檔;此一事實並未 引起廣大的注意,但已使得有識之士擔憂。DSM 實際上已經成為精神病學的聖經並被 “忠實信徒虔誠地應用,北美大多數精神健康系統在很多環境中已經采納 DSM;若未提 交診斷編碼,就得不到醫療保險給付。然而對于將已有社交與心理創傷的人貼上精神疾 病的標籤,而此精神標籤是如何當做一種疾病治療來操作?卻幾乎少有討論。

DSM 的免責聲明——即失調分類並未將人分類。在我個人看來,並沒有太大的可信 度。在實際操作中,DSM 的診斷幾乎總是使得被如此診斷的人衰萎,例如一個有精神分 裂的人被指是一個精神分裂者一個有妄想、難以抑制的失調(OCD)的人 經變成是一個強迫癥者(an OCD。通常精神病專家會先這麼做,然後是家人,幾個 朋友,整個社會大眾,最後是被病人自己這麼認定。

此貼標籤的過程,開始了社交互動的永久烙印模式。而被如此貼標籤的當事人是深深 嵌入在人際關系網脈裏;一旦一個人被權威性武斷地貼上一個精神分裂者之標籤,在 其社交網脈裏,就不再像從前那樣被對待了;人們看他的眼光,就是不再一樣;這樣的 人,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看他自己。邏輯上,隨著整個 DSM 系統在理論架構的興起,這些定 義身份的操作就很自然了,亦即失調是在這個人裏面。這引起很多人的驚恐,因為使用 DSM 這個診斷手冊的臨床醫生、研究學者、政客以及保險業者們,積極地將此種分類並貼 標籤的操作推廣在我們當今的文化中;結果,對人和社交關系所造成的損害是巨大的。

DSM 人的精神問題歸于疾病的解釋所造成的後果,盡管我認為是疏忽所造成的 ——因為我把 DSM 所出版將人分類的《免責聲明》當作是他們否定有將精神問題歸于疾 的解釋及烙印之意圖;但這些疏忽所造成的影響,並未使其產生的傷害因此變小。要 減少 DSM 所產生去人性化的影響,就需要有勇氣挑戰其巨大可怕的權威,然後采取立場反 對從那權威來的自動操作。如果一個人現在采取如此立場,就需要某些論證來削弱 DSM 權威性。以下某些具體的評論,是我用來限制 DSM 在我思維習慣和臨床作為上的影響力﹕

經驗上的評論

1. 失調的本質、診斷標準以及範疇的界限,是在美國精神學會委員會中所判定,而非被 描述的現象所判定。

 2. DSM 無法包含許多臨床上的處境(即編碼V”是不足的)。

3. DSM 沒有人際間、家庭、文化或機構的診斷條款。

政治上的評論

1. 組織章程上定義人的本質之權力可能很容易被濫用

2. 貼標籤是對誰有利益?(專家、病人、其他人,如家人、保險業、政府等等?)

 3. DSM 在精神健康領域促進了醫學模式及精神疾病學的優勢地位。

4. 性別偏見可能機制化(例如第四版考慮了經前綜合癥),如同隨著傳統刻板印象 強化之異性戀偏見(例如同性戀被包含在第二版內)。

人道主義的評論

1. 人們因著被改變成為科學凝視下的對象而被去人性化。

2. 人們經由貼標籤,整體化和隔離而被當做疾病治療。

3. DSM 借著專注于悲劇和個人失敗而促進不足之導向,而非專注在資源和能力的 “解決之導向

實用主義的評論

1. 過度強調籠統的癥候群,而不重視關于當事人的具體經驗和個人背景。

2. DSM 借著強調長久性特征而非短暫狀況,促進了靜態而非動態的觀點。

3. DSM 在關于精神健康問題的人際和文化方面的因素上,增進了愚昧和輕率。

4. DSM 在決定具體治療計劃上,很少是有用的。

存在論的評論

1. 關于精神現象的本質,其基本假設似乎是有問題的(例如﹕精神失調是存在于人裏 ,對比存在于人和其背景互動裏,對比存在于人們之間互動的協調 )。

諷刺的評論

1. DSM 未能包含DSM 癥候群的診斷——一個靈性方面的精神變態,具有想把人客觀 化,並根據先前已決定的精神病學範疇來加以貼標籤的強迫性欲望之特征。

2. 這些現代精神病學意識形態的受害人優先考慮的,是關于明確描述的知識, 而非關于治療互動的知識,這彰顯在過于關注輕蔑的形容詞、內含和排除之標準等等 方面

 

 回頁首




(十二)愛他,不住禱告!(完結)

轉自﹕ttp://www.truelifecounseling.info/web_documents/2015_shengfujiashu_44_sc.pdf

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主 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我等候 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于守夜的等候天亮,勝于守 夜的等候天亮。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他必救贖以 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詩篇 130 篇)

我們周圍的親友有被精神疾病醫生診斷為抑鬱症時,請不要驚慌失措或逃避,我們 的責任就是去愛他,不住地為他禱告。當抑鬱者出現生理癥狀時,正如其他人的身體出現 生理不適的癥狀一般,我們都要以基督的心為心那樣去憐憫他們。因為起初神造人的心意 並非要人有身體的痛苦,但因著罪入了這個世界,因此身體面臨生老病死的痛苦;這個身 體的痛苦要等到耶穌基督再來,信徒身體得贖,才能免去肉體疼痛的咒詛。因此我們要禱 告求主減免親友的身體痛苦,以及有屬天智慧來用藥減輕或挪除身體的不適等等。我們的 禱告是在信徒肉體雖漸漸衰殘之時,心靈卻能夠一天新似一天;求主賜給當事人足夠恩 典,眼光能夠從肉體疼痛不適轉向被釘在十字架的主,祂才是那位忍受人世間身體最大疼 痛的那位常經憂患的憂傷人子!

同時我們也要在彼此的關系中堅持下去,不放棄抑鬱的人。想想那憂鬱的人,他們可能是 非常勇敢的英雄,雖然他們對神幾乎失去信心,然而我們還是要尊敬他們那一點點如芥菜 種般的小信心。正因他們的信心非常弱小,他們的感覺否定了神的應許,所以我們必須要 喂養他們對神的信心,所以我們要堅持神的應許,與當事人一起對神的恩典與應許說 !學習對當事人說出這些事實﹕在患難中你會成長,越來越像基督(羅 8:29);你的 神以永遠的愛愛你(羅 8:32);神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 13:5);神傾聽你的哭求 (詩 5)。

我們對待抑鬱者如同可尊敬的朋友,而非抑鬱症者因此我們要提醒正處于抑鬱階段 的朋友﹕首先,你要看神計劃的更大作為,正確地思考自己,從上帝的眼光來看自己。雖 然現在有些事情不如你意,但神的救贖計劃正在你身上,祂要救贖你脫離你自己,使你能 夠免于偶像、免于罪,心靈自由、誠實地敬拜祂。因此在進展成聖過程中,你的故事是有 意義的。其次,你要精于等候及盼望,期待將來的榮耀;思想天上的事;耐心等候主;以 及每日提醒自己關乎神、十字架、罪人等等的真理。

親愛的朋友,當你處于抑鬱的階段,你埋怨神為何允許你得抑鬱症,祂回答你﹕為了你的 成聖,為了祂的榮耀,為了羞辱那如同吼叫獅子遍地尋找可吞吃之人的惡者。因此,我邀 請你﹕親,你可以從內心深處向神呼求(詩 130)。你不要害怕,因為神與你同在;不要 驚惶,因為神是你的神。祂必堅固你,祂必幫助你,祂必用祂公義的右手扶持你(賽 41:10)。

你可以如此歌唱﹕你是我藏身處,你必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每當我心懼怕時, 我要倚靠你,我要倚靠你……讓軟弱的人說——我在主裏,已剛強! 抑鬱症者真的能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 的。(伯 1:21)(全文完結

 

 回頁首




 

回「抑鬱症」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