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影響人『心』的力量

《教會》20089月總第13(https://www.churchchina.org)

/邁克艾姆雷特
/高晶 /小衛星

 

引言

有多少次你會聽見被的人這麼對你說﹕

·  我會發脾氣是因為他瞧不起人!

·  難道太太對我不尊重的時候,神還真的會要我用犧牲的愛去愛她?

·  當丈夫傷害我、忽略我的時候,我沒有辦法尊重他。

·  我會精神抑鬱,是因為腦子裏某種化學物質的分泌不平衡。

·  長期忍受著慢性疼痛的煎熬,我都已經絕望了。

·  你根本就不能想像我作為一個CEO所要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又有多少時候,自己也是在這麼說、這麼想的?這一類陳述裏的每句話都在試圖表達﹕是某個具體的環境因素影響了當事人對該事件的回應方式。事實上,被輔導者的會受到各種影響力的試探,讓他們或者以合神心意的方式去回應,或者以不合神心意的方式去回應。因此,去了解這些影響力,是輔導事工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我們可以用三個範疇來思想這些會對人心產生作用的影響力﹕個人內在的影響力、人際之間的影響力,和超個體因素(extra-personal)的影響力。換句話說,能塑造人心對事物回應方式的因素可分為三類﹕身心性的(somatic),關系性的以及社會文化性的。1在此指的是人生果效的驅動中心道德中心。本文的主旨,是要建立一個實用的圖表,用以解釋和前述三種影響力之間的關系。但願這個圖表可以幫助輔導者和被輔導者避免兩個極端﹕要麼忽略我們生活所處的環境;要麼斷定是環境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兩個極端最終都會阻礙符合聖經原則的改變過程,並且刪減了福音轉化生命的信息。怎麼說呢?

忽視壞境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就不能了解被輔導者;不能道成肉身地去向他們表達基督的愛;也不能真正明白對方的信念和動機是在什麼樣的處境中被表達出來。但是,如果我們認定是環境的影響力決定了我們的行為,那麼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自我合理化、推卸責任,或者宿命地認為自己沒有改變的希望。接下來的圖表和討論,將試著在兩個極端的中間找到一個符合聖經的立場。


個人內在的影響力﹕-靈魂之間的互動

聖經認為人類是由兩種不同的本質所組成——有形的身體和無形的或靈魂;終其一生,這兩部分都將不可避免地彼此相連。但是,我們要怎樣向前來接受輔導的人們解釋這個聖經真理呢?通常我會先畫下面這個圖(圖1)﹕

heart-01
1

符合聖經的人觀,肯定了人有內在外在兩個部分;並且這兩部分是作為一個整體活在神和他人的面前——不論是公義地或不義地。而聖經中經常提及的這個字,指的就是人的內在。在新舊約裏面,所指的都是人基本的內在傾向﹕要不就是守約順服地,要不就是背約悖逆地活在上帝面前。這個字所要表達的是一件事實﹕人類在本質上是徹頭徹尾的敬拜者,不是敬拜創造主,就是敬拜被造物——正如羅馬書第一章所強調的。因此,從根本上來說,人類的本質是道德性的,是活在造物主面前的受造者(creature-before-Creator)。這個字在此完整地捕捉到了這個本質。2

聖經中還用了一些其它詞彙,像是﹕靈(spirit)、靈魂(soul)、心意(mind,譯注﹕合和本或譯為盡性)、意志(will)、良心、隱藏的自我,和內在的本質3等,來反映人有內在盟約傾向的層面。盡管這些詞彙的意思並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意思卻是一致的;它們也一起形象地描繪出這個層面的重要性。

如果是人靈性/道德生活的所在之處,那麼思想、情感和想要行動的意願就是由所發動的。換句話說,思想、情感和意志皆源自于。是心在思想、在記憶。4是心在感受、在體驗。5是心在選擇、在行動。6心所發動的思想、情感或意志,會藉由身體這個媒介予以實現。身體執行的願望。每一個思想、情感或行動的抉擇,一定會在物質的層次(大腦/身體)上表現出來。若不透過身體,我們裏的活動就沒有辦法展現在身外的世界裏。是啟動者,身體是中介者;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表示(圖2)﹕

heart-02
2

身體運作的環境;了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個環境可能是健康,也可能是疾病(或者有程度上的差別)。荷爾蒙可能是平衡的,也可能是失調的。一個人可能是健全的,也可能是殘疾的。然而不管是在哪一個環境裏,作為站在上帝面前的一個人,他/她都需要對那個環境做出回應——並且,這個回應是由所發動的。這意味著,當我們可以用道德的/盟約的字眼(義的或不義的)來談論的時候,卻不能用同樣的字眼來談論身體。作為媒介,身體本身並不是罪的來源;但我們可以用軟弱/剛強、局限性、依賴性7等字眼去探討它。這裏的討論並不是在暗示一種終極的二元論﹕一個部分的我(心)在犯罪或順服;同時另一個部分的我(身體)只是消極地去執行想犯罪或順服的欲望。當我們犯罪或順服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是一起去犯罪或一起去順服的。人的存在包括了物質和非物質的元素,兩者完全融合在一起。但我們一定要注意,聖經中從來沒有清楚地肯定人的身體會啟動道德性的活動。這種道德性的啟動,乃屬的範疇。

我們要信靠神還是要拜偶像,最終不是由身體來拍板決定。它最多只能影響我們的去做出義的或罪的抉擇。聖經雖然肯定是主動的,對神有反應的,同時卻也沒有忽略身體的強大影響。這些影響小至一夜沒睡或普通感冒,大至腦部創傷、癱瘓、被癌細胞折磨得疼痛不已的身體,或因阿爾茲海默癥8而正在萎縮的大腦——甚至也包括讓人感覺很棒的強健體格。身體這股強大且重要的影響力試驗著的回應方式,可用下圖(圖3)來說明﹕

heart-03
3

最重要的問題是﹕當身體以其軟弱、有限和依賴,對施加種種壓力——也許是極大的壓力——的時候,我們和被輔導者會怎麼回應這些壓力?是順服神的?還是不順服神的?

我們必須盡量把身體的壓力心的回應區別開來,才可能有智慧地輔導別人。當我們呼召人們順服神、負責任的時候,要考慮個人的身體能力或/和弱點。對于那些明顯屬于生理現象(骨折)或明顯屬于道德-靈性的問題(奸淫),比較容易處理。我們會呼召後者悔改認罪,卻絕不會要前者悔改他摔斷的腿!9但在其它的情況裏(包括精神醫學的問題),我們就需要更多的智慧(以及在某種程度上持有恰當的保留態度)去區分身體所承擔的角色。

對輔導員和被輔導者來說,這個圖示會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分類整理原則。例如,有位被輔導者總是擔心他每天必須接觸到的辦公物品——電話、複印機、傳真機——的清潔程度,于是他來找你抱怨這種反複出現、持續不斷的憂慮。他害怕這些東西可能已經被汙染。但當他試圖忽視或壓抑這些侵入腦海的想法時,就會變得更焦躁不安。他發現用酒精反複地擦拭辦公用品可以暫時緩解他的焦慮,但是這樣的循環每天都會在不同的情況下重複發生。這個人已經為此丟掉了好幾個工作,現在他又面臨著被解雇的危險。心理醫生已經給他開了樂複得(Zoloft,即鹽酸舍曲林,一種抗抑鬱藥emdash —編者注),但是效果不大。你應該怎麼看待他的問題呢?這是的問題?還是生理的問題?或是兩者兼有?

用聖經的分類法來看待身體,可以讓那些乍看之下應該是純屬身心性/生物性的數據資料,得以被重新詮釋。事實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
)會給前面提到的這位被輔導者貼上強迫癥(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10的標籤。因為世俗的生物醫學模型沒有-的範疇,只能看見肉體的部分;所以它必須針對被輔導者的問題,給出一個生理性的病因,並且(通常)要求一個生物性的療法。身體-大腦才是問題。這個人是一個受苦的人,沒錯,但絕對不是一個罪人。

可是聖經卻從來沒有這樣簡化問題!它要求我們既要審視潛在的身體軟弱,也要審視從心裏發出來的罪。福音的豐盛並不適用于一般人所講的那種心靈;而是要作用在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他們有著對具體生活處境的掙紮,和具體的的問題。健全的聖經輔導必須要走在這條鋼索上﹕承認生理影響的真實性;同時摒棄任何輕視人是活在神面光之中coram deo,表現在對第一和第二大誡命的順服上)的世界觀。換句話說,信心和悔改從來就不是發生在真空裏,而是在各種向挑釁的特殊生理壓力之中被表達出來。

經過詳盡的資料收集之後,一個填上了細節,將的問題和身體的軟弱區別開來的圖,看起來會像這個樣子(圖4)﹕

heart-04
4

人際之間的影響力﹕關系所扮演的角色

同一個圖也可以繼續擴充,將關系性的影響力囊括進來。盡管以生物模型(先天重于後天)來解釋人類行為,是現今世俗模型的主流;然而在定義一個人的時候,有意義的關系所扮演的角色,依然被認為頗具影響力。11一個男孩在酗酒、疏遠的父親所帶來的不愉快裏成長,成人之後的他,從一段關系換到另一段關系,渴求一份從未得到的肯定。父母控制欲強、要求完美,使得一個女孩在厭食癥裏一點一點地消瘦。一個被虐待的孩子,後來成為虐待孩子的父母。經驗仿佛在大聲地呼喊﹕或好或壞,都是被其他人他們的信念、言語,和行動給塑造出來的。

雖然聖經也肯定他人的影響力,但是卻沒有說這些影響力能決定我們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或能決定我們在具體情況中會如何行動。別人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後天的條件,就像先天的本性一樣,都受到的限制。別人可以制造一個環境,使我們變得更容易或更難順服神,但至終他們不能強迫我們的(我們自己)去犯罪。12並且,這是一個好消息﹕我們不會因為被別人的罪捆綁,而不得不用罪去回應他們。同時,基督的福音對那些深受傷害的人來說,就是一劑良藥。救主基督的恩典與憐憫和被輔導者的處境同樣豐富、多彩而深沉。我們越是了解被輔導者生活中所受的人際壓力,我們也就更好地被裝備去使用福音的真理,並且能夠給出合宜的意見。13


超個體因素的影響力﹕社會和文化所扮演的角色

這一點在許多方面其實是前面討論的延伸。我們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會有更立即和直接的影響。但是文化思潮對身處其中的我們所產生的影響則是比較間接的。雖然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好好展開來討論的問題,但我們也可以簡要地說﹕福音道理也是要去挑戰並救贖世上文化所建立起來的規範。社會-文化的因素試圖塑造我們自己和被輔導者的;因此,正確地去評估和理解這些因素,是智慧和愛的表現。加爾文形容我們的心是一個偶像制造廠;並且,確實如此,即便我們被孤零零地困在海島上,這個事實也不會改變。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世界的影響力如何幫助了這個偶像制造廠的建造。

這是對輔導員發出的一個請求﹕去了解自己和被輔導者身處的大環境所帶來的挑戰。聖經作者並沒有用大量郵寄的形式,把一種口號式的真理傳送給神的子民。聖經中的每一卷書,都是針對救贖曆史當中某個具體時空處境之下的某個具體受眾所寫。福音真理的教導不是在人際關系/社會文化的真空中進行的;各方的挑戰都在給神子民的施加壓力,要他們或者順服神、或者不順服;我們必須敏銳地意識到這些壓loch力。14同樣地,當我們和被輔導者分享那轉化人心的福音時,也必須了解他們實際的生活處境,好讓福音重新詮釋他們的經驗,清晰他們的視力,學會透過神的眼光來看待生活。

那麼,意識到人際之間和超個體的影響力,將如何幫助對我們更具體地理解前面那位被輔導者的經曆呢?也許看起來會像這樣(圖5)﹕

heart-05
5

還有其它的具體細節也可以填進來,的互動關系部分也一樣。這麼做能幫助這個人在這些特定的處境中與恩典和真理相遇。


結論

上面的圖表是一個輔助工具,一方面幫助我們分辨被輔導者所面臨生理的、關系的,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力;同時也堅稱﹕這些影響力並不能決定被輔導者的回應方式。明白這些分別,會使得福音的長、闊、高、深更有可能被慈愛地、合乎真理地、智慧地、有效地穩紮在他們的生命裏。最終,我們必須幫助被輔導者看見那已經走在我們前面的救贖主——基督耶穌;他是我們的大祭司,是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的那一位。耶穌和我們一樣,曾經在各種環境下(生理、關系、社會文化)受到各樣的試探;可是他卻沒有犯罪。那麼我們的回應又該如何呢?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15。在需要的時候,憐恤與恩惠隨時可得——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能夠以盼望來面對壓在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影響力。


作者簡介

邁克艾姆雷特(Michael Emlet),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博士,曾作為全科醫生行醫12年,威斯敏斯特神學院(WTS)道學碩士,基督教輔導與教育基金會(CCEF)輔導員。本文譯自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s on the Human Heart,《聖經輔導期刊》(The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2002年冬季號。

注釋﹕

1、從世俗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三種影響力可被歸類為﹕天性Nature,身心的或生理的因素)和教養Nurture,混合了狹義的關系性和較為廣義的社會文化性的影響)。

2、參﹕民6:5;書22:5;撒上13:14;撒上16:7;代上28:9;詩14:1(和許多其它的詩篇);箴4:23;箴27:19;耶24:7;太5:8;太6:21.

3、參﹕結11:19;太10:28;西1:21;約7:17;來8:10;羅2:15;彼前3:4;林後4:16.

4、參﹕創6:5;申8:5;箴2:10;弗1:18;弗4:18;來4:12.

5、參﹕創6:6;利19:17;箴13:12;箴﹕14:13;箴24:17.

6、參﹕出25:2;路6:45;弗6:6.

7Edward T. Welch, Blame it on the Brain? (Phillipsburg, NJ: P&R Publishing, 1998), 40;(中譯本參閱愛德華bullet 韋爾契《都是腦神經惹的禍?》台北市,台灣﹕華神出版社,200444頁)。全書旨在探索身體的關系;並且對于如何服事有生理問題或可能有這方面問題的人,提供了非常實際的應用。書中的第一部分相當深入地探討了與人論有關的基要真理。本文乃嘗試以簡單的圖解來呈現它們。

8、老年性癡呆的一種,多發生于中年或老年的早期,因德國醫生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最先描述而得名。癥狀是短期記憶喪失,認識能力退化,逐漸變得呆傻,甚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編者注

9、當然,斷了一條腿這個情況本身在道德上是中立的;但它也可以變成一種情境,讓心在其中以讚美、信靠神出于智慧和愛的旨意去回應;或者它也可以變成一種情境,讓人在當中埋怨、懷疑神的美善。

10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4th ed., text revision, 456-463.

11David Powlis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 17, no. 3 (Spring 1999), 2-8.

12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牽引誘惑的。(雅1:14

13、請思想,使徒保羅多次將福音的真理應用在具體的教會人際沖突/關系裏(例﹕羅16:17-18;林前35612章;加2:11-14;弗4-6;提前3,5;腓利門書)。

14、這一點也可以用醫學方面的比喻來作說明。兩位病人也許有同樣的問題(比如高血壓)需要治療。然而,在開藥之前我會從各方面的因素來考慮藥該怎麼開emdash —高血壓的嚴重程度、病人的年齡和人種、是否同時有其它的健康問題、花費和藥物的副作用、該藥物和病人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會如何互相影響。同樣地,面對兩位有相同心的問題(比如怒氣)的被輔導者,我們的處理方法也會視個人情況而有所不同。對一個開車時容易對前面的車不耐煩或容易因為被超車而發脾氣的男人來說,生氣卻不要犯罪(弗4:26)在他身上被應用出來的時候,會和一個不斷受到丈夫言語虐待的女人很不一樣。

15、來4:14-16.

 

 

 

 

 

回「人心動機」頁

回主頁